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開篇宣告:1:以下內容轉自以下內容轉自微信公眾號新藥說《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》,如有侵權,可聯絡刪除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. 以下觀點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請帶著質疑的態度去閱讀。如有問題,歡迎評論區留言或直接聯絡作者

        長期以來,教科書上都說,生男生女是隨機的,就像拋硬幣一樣,每次受精都是獨立事件,精子中的X或Y染色體決定了胎兒性別,各佔一半機會。但一項最新研究的作者們,卻發現身邊有朋友、同事或親戚,總是生同性別的孩子,這讓他們開始思考:這真的是巧合嗎?

        哈佛大學這項最新的研究,深入分析了 58,007名女性的生育資料,她們在1956年至2015年間共有超過14.6萬次單胎活產經歷。 研究人員主要想弄清楚兩個問題:出生性別是遵循簡單的二項分佈(也就是我們說的“硬幣拋擲”模型),還是更復雜的分佈?以及母親的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都是同一性別?

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        研究結果發現,孩子的出生性別並不遵循簡單的二項分佈,反而更像是一種加權硬幣拋擲,這意味著每個家庭生男生女的機率可能是獨一無二的,就像每枚硬幣都有自己獨特的偏重一樣。 研究發現,相比於簡單的二項分佈,貝塔二項分佈更能準確描述這種現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只有兩個孩子的家庭中,一男一女(FM或MF)的組合是最常見的。但如果家庭有三個或更多孩子,孩子性別都是同一性別的“扎堆”現象(比如MMM或FFFFF)反而更常見。這意味著,如果一個家庭孩子越多,他們越有可能出現清一色男孩或清一色女孩的情況。當研究人員排除掉父母爲了湊齊好字(比如兒女雙全)而繼續生育的最後一個孩子時,這種偏差就更加明顯了。

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        那麼,哪些因素可能導致這種現象?研究發現:

        母親首次生育年齡: 研究顯示,首次生育年齡較大的母親,生出清一色男孩或清一色女孩的機率更高。比如,首次生育年齡在28歲以上的母親,相比23歲以下的母親,生同性別孩子的機率要高出13%左右。這可能與母親隨著年齡增長,生理上發生的一些變化有關,比如卵泡期縮短、陰道pH值變化等,這些都可能影響X或Y染色體精子的存活。

        母親的基因: 研究還透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(GWAS)發現了一些與孩子性別“扎堆”相關的母體基因位點。他們發現,NSUN6基因附近的一個SNP(單核苷酸多型性)與只生女孩的母親顯著相關,而在TSHZ1基因附近的一個SNP則與只生男孩的母親相關。這些基因可能透過激素調節、擇偶行為或家庭結構偏好等機制影響出生性別分佈。

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        有趣的是,研究並沒有發現母親的種族、自然髮色、ABO血型、身高、18歲時的體重指數(BMI)、初潮年齡或晝夜節律等因素與生同性別孩子有顯著關聯。

        這項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關於預測下一個孩子性別的機率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據他們擬合的貝塔二項分佈模型,如果一個家庭已經有了三個男孩(MMM),那麼下一個孩子是男孩的機率高達61%;如果已經有了三個女孩(FFF),那麼下一個孩子是女孩的機率則為58%。這意味著,如果你已經有了兩三個同性別的孩子,那麼你下一個孩子是同性別的機率,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,就像拋的是一枚兩面都是正或兩面都是反的硬幣一樣。

新藥說:哈佛大學:生男生女不是隨機的,這樣的家庭,生男孩機率高達61%

        總之,這項大規模研究告訴我們,生男生女並非一個簡單的50/50隨機事件。當以母親而非懷孕次數作為分析單位時,出生性別並不遵循簡單的二項分佈。相反,母親的生物學因素和生育決策(如推遲生育年齡)都可能導致家庭中出現孩子性別扎堆的現象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下次當你的朋友或親戚抱怨自己總是生男孩或總是生女孩時,你就可以告訴他們,這可能真的不是巧合,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生物學和行為學機制在起作用。

參考文獻:Is sex at birth a biological coin toss? Insights from a longitudinal and GWAS analysis


完結


原文連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6dahsub9mFRvE7xE720UA

0則評論

評論文章

您的電子郵件等資訊不會被公開,以下所有項目均必填

相關推薦

諾華製藥Leqvio(樂可為)在亞洲III期臨床中國大陸結果發表

諾華製藥Leqvio(樂...

CACLP體外診斷資訊:FDA局長宣佈:6月30日前,全面部署生成式AI工具

CACLP體外診斷資訊:...

Biotech Brain: 深度解析:康方依沃西OS中期HR閾值究竟有多少?

Biotech Brai...